摘要:视频加载中...明.《茶笺》曰:「茶壶以小为贵」。早在明代,中国的文人墨客,便崇尚机巧精密、小巧玲珑的茶壶作品。比起大壶的庄严肃穆,小品壶式轻盈的“雅”,更加深得文人的心。如今,许多的紫砂壶爱好者,同样对小而雅的作品情有独钟。但无奈市场上,...
视频加载中...
明.《茶笺》曰:「茶壶以小为贵」。
早在明代,中国的文人墨客,便崇尚机巧精密、小巧玲珑的茶壶作品。比起大壶的庄严肃穆,小品壶式轻盈的“雅”,更加深得文人的心。
如今,许多的紫砂壶爱好者,同样对小而雅的作品情有独钟。但无奈市场上,优秀的小品壶式十分有限,没有渠道,更没有精力寻找,对于壶友来说,不免遗憾,也少了一份茶趣。
茶香记一直关注紫砂市场的动向,寻访了很多走在紫砂一线的民间艺人或大师,力求呈现更加丰富且优秀的作品,供壶友们选择。
这不,继刚刚补货的小品壶式——「逸公梨形壶」后,又郑重推荐一款「沉香泥香玉壶」,同为小品壶式,却是两个迥然不同的风格。
△香玉壶(左) 梨形壶(右)
这款作品其实是源于茶香记的新朋友——七砂,位于江苏宜兴。一群对紫砂充满热情,决定为之奋斗到底的年轻人创办的品牌。
七砂——秉承七老,传承紫砂。
首个原矿紫砂品牌。将传统经典款式经过再造降低门槛,打造一个入门级原矿紫砂品牌。
七砂团队创立于2014年,成员年龄皆不过三十出头,但是其对紫砂壶的钻研之深,却是不容小觑。茶香记早有耳闻,但由于团队较年轻,所以一直默默观察。
这几年来,感觉七砂的很多作品确实非常务实,毫厘之间,对器型的神韵把握的非常到位,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也收到不少好友的赞许。
△七砂部分作品集合
这把「沉香泥香玉壶」的原作者为清代康熙乾隆年间,一位宜兴民间的制壶高手,与壶艺名家惠孟臣为同一期的制壶者。
虽至今姓名不详,但其作品风格独到,深得当时很多士阶层的喜欢,落款“息如”。而「香玉壶」便是息如款目前仅见传世的两把壶型之一。
△历史原作落款
此壶在历史上的原作便是一把小壶作品,冷黄色调,配以颗粒质感,在小巧的壶身上,衬的格外莹润精致。
为了呈现这把壶的神韵,七砂在选料上可没少下功夫。从段泥到降坡泥,几次试片下来,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泥料。
偶然的一次机会,七砂的团队从段泥的矿石中发现一批以前从未出现过的很特别的矿石。经筛选、研磨、泡养后,泥料的色感,油润而透彻,沉而不轻佻。
细看下,还有闪亮的云母矿晶体,烧出来的颜色润感很符合七砂心中对于泥料的构想,当即便敲定以其为香玉壶的制作原料。
因其接近香料沉香木的色感, 故以沉香这种香料的色泽来命名此泥料。「沉香泥香玉壶」由此诞生。
说来也是奇妙,沉香泥“貌不惊人”,烧出来的感觉甚至略糙,但是恰恰是这种泥料在泡养后所呈现出来的色泽润感是令人欣喜的。
塑以成壶后,日久泡用,亦会从干涩粗糙,慢慢沁透茶汤而变得细润有光,好似羊脂美玉,入手倍加细腻。称其为润泽如玉,灿若披锦也毫不为过。
壶身为圆融的结构,小巧而饱满,扁鼓形的身段,沉稳又不轻浮;壶嘴挺直上扬,犹若长虹贯日,出水有力,断水利落;
壶把小巧,却张力十足,拿捏手中,轻盈自在。器型上方的蘑菇型壶钮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两指轻提亦更显闲适的文人气。
置于掌心,与手的尺寸相当,宛如一块籽玉雕琢而成,精致而不失风雅,随心把玩,亦不失为一件抚慰心灵的佳器
同时扁身宽口的结构,在泡茶时也给了茶叶更大的舒展空间,虽为小品壶式,但泡茶的功夫比之大壶却一点也不落下风,反而盈握于指间,更称心自如。
大的敞口,也使清洗茶事后的残渣,成了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清水一荡茶渣就都冲洗干净了,省力又省心!
息如传世款+沉香泥料+七砂倾心打造=「沉香泥香玉壶」,“小而雅”是它的标签,你喜欢捧在手中,才最重要!
喜欢的茶友可以后台私信或者评论留言哟~